王老师打来电话时已是晚上10点了。电话里,她给我传递了一条信息,说某某中学(区重点)的收费生是4万元。她知道这段日子我为孩子上学的事心急火燎,她让我安下心来,别再跑了。从四面八方得来的消息,今年公立学校的高中自费生,价码攀着往上涨,普通高中是3万,区重点4万,好点的区重点和市重点,开口要价就是5万元,甚至还有要8万的。
这是怎么了?像是天上掉了金元宝,北京人一夜之间都成了百万富翁。要不就是人民币的基数单位升位了,得用“百”啊“千”的做基础单位了?
据说如此攀比着涨价的原因是,有关方面在录取工作开始时说,高中已不是义务教育,收费标准由各学校掌握,而且这一部分钱也不上缴教育局,于是乎,就有了这狮子大张口的天价。
以上纯属传闻,没见到文字材料,不知真假。但上述数字可是家长们亲口所言。
作为学校一方肯定也是大有理由可说,够了分数线的学生只用交书本费和学杂费,言外之意这不是周瑜打黄盖,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吗?
几分之差有许多阴错阳差的偶然因素,总不至于差出如此大的距离吧。
在一些家长看来,人生旅途的第一个转折点似乎从中考这里开始,考上好高中的上名牌大学就不成问题,名牌大学毕业的找好工作的机遇就多。以此类推,若考不上高中,步步差一截,现在下岗分流的人这么多,家长当然要为孩子的前途着想,即便借债也要让孩子上个好高中。对于国民收入不高,综合国力也不很强的中国来说,这是不是又走入了一个怪圈呢?